2015年8月2日至6日,世格在桃花潭-査濟-廬山度過了2015年的旅游假期。

“李白乘舟將欲行,忽聞岸上踏歌聲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。”如今,詩仙、豪士逝者如斯,但桃花潭卻因之流芳千古。

一座座小橋,潺潺的流水,鱗次櫛比的古民居,莊嚴肅穆的祠堂,巍巍聳立的寶塔,飄逸的涼亭,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古樹,閑散安逸的村民,以其獨特的魅力,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靈。最具有明清風格的古村落之一查濟,以規模之大在皖南堪稱第一,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。

美麗的廬山是世界級的名山,地處江西省北部,最高山峰海拔1474米,山清水秀,空氣清新,環境幽雅,景色怡人。
蘇軾的《題西林壁》說的好:“遠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深在此山中。”廬山被一絲絲云霧所包圍,遠遠看去,一片云霧迷茫的景象,景物若隱若現。
“三棵寶樹”,其中一棵銀杏,樹齡1600余年,底部樹圍成幾人合抱之勢,高大、筆直,這讓我聯想到黃梅戲《天仙配》中為董永與七仙女做媒的那棵老槐樹,這棵老槐樹在數經災難后,仍然根深葉茂,安然無恙。
一路下行,至黃龍潭,據說黃龍潭邊一洗手,好運一生伴你走。
前行右拐至烏龍潭,是《西游記》外景之一,此泉傳說洗手觸霉運,迷信了一把,看看就離開了。

在路上前行,一路樹木繁茂,遮天蔽日,炎炎夏日,漫步其中,別有一番清涼滋味在心頭。

傍晚,漫步牯嶺街頭,涼風習習,甚為怡人,臨谷遠眺,山下萬家燈火,山谷別墅林立,仿佛天上人間。較之山下的九江市,溫度低了有10度左右。陶淵明曾在《桃花源記》中描繪世外桃源之景——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……黃發垂髫,并怡然自樂——似可做牯嶺的寫照。

古人稱“匡廬瀑布,首推三疊”,譽為“廬山第一奇觀”,由大月山、五老峰的澗水匯合,從大月山流出,經過五老峰背,由北崖懸口注入大盤石上,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,再噴灑至三級盤石,形成三疊,故名;路上偶遇一對老夫婦,相持相扶一步步往下走,攜手白頭,相親相愛也是如此吧。

廬山之美,令人動容。廬山之行,也讓大家體會到工作之外的那份親情和感動,體會到世格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。廬山之旅結束了,仔細回味這段旅行的同時,又要開始籌備新一輪的工作。相信每個人都會以更充沛的精力,更高漲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。共同建設這個大家庭,因為,我們都是一家人。
|